缅甸蛇类复原图 绘图刘毅
缅甸晓蛇复原图 绘图刘毅
蛇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侏罗纪中期,但它们的化石比较破碎,提供的信息不多。到了晚白垩世早期(约1亿至9500万年),蛇类已经有了全球性分布,南欧、非洲、北美、中东和南美都曾发现了蛇类化石。
邢立达告诉记者:“琥珀蛇保存了长4.75厘米的连续的颅后骨骼,包括了约97枚椎骨、肋骨和部分皮肤。这97枚椎骨中的前87节加上肋骨构成了躯干,剩余10节构成尾部。”标本的单一椎骨非常小,躯干椎体长约0.5毫米,尾椎长约0.35毫米。参照同时代的蛇类,如果标本完整,琥珀蛇的长度大约为9.5厘米。
“此次发现的标本有着明显的腹下椎骨(前泄殖腔椎骨),一共87节,推测总共有160节,而且标本的脊椎骨还有着特化的椎弧凹(zygantra)与椎弧凸(zygosphenes),这是蛇类的重要特征,这二个结构互相镶嵌着形成球状窝,使得蛇的每一节脊椎骨都能牢牢的相扣,并且又能转动灵活。”迈克尔·考德威尔教授介绍道。
根据其骨学特征,学者将这件标本命名为缅甸晓蛇(Xiaophis myanmarensis)。属名Xiaophis中的“Xiao”源自中文“晓”,向发现该枚琥珀的石探记联合创始人、琥珀专家贾晓女士致敬,ophis为希腊语中的蛇;种名“myanmarensis”表明化石发现于缅甸。陈睿博士告诉记者:“晓,这个字有着多层含义,不仅是收藏家的名字,也有破晓之意,暗示了这条蛇的原始,此外,也与小字同音,暗示着极小的标本。”
学者发现的另一件蛇类标本是琥珀中的蛇皮,这件标本代表了一只大型蛇类的蜕皮,鳞片呈菱形或圆菱形,鳞片间的表皮上有深线。一些区域能看到颜色的变化,但很可能不是原来的色彩,此外还能观察到圆形或环状的花纹。这张蛇皮的主人体长可能可达60至70厘米,是当时缅甸琥珀森林的大型掠食者。
“缅甸晓蛇可以说是现在蛇类的祖先之一,”论文作者之一,美国中西大学兰德尔·尼达姆教授(Randall L。 Nydam)说道,“缅甸晓蛇的颅后骨骼显示与其他白垩纪冈瓦纳蛇类极高的相似性,如阿根廷发现的、距今9000万年的狡蛇(Najash)和恐蛇(Dinilysia)。将缅甸晓蛇加入到早期蛇的系统发生分析中后发现,缅甸晓蛇位于冈瓦纳基干类群中,如狡蛇(Najash)、恐蛇(Dinilysia)和古裂口蛇(Sanajeh)及现代蛇(冠群)之间。”
责任编辑:黄小群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王思聪倒追首富女儿,马化腾怒而辟谣,网友:马家千金看不上!2018-07-19
- 中兴连拿5亿订单怎么回事?禁令解除后被三大运营商翻牌浴火重生2018-07-19
- 首次发现蛇琥珀是什么样的?琥珀蛇高清3D形态复原原形曝光令人讶异2018-07-19
- 首次发现蛇琥珀到底是什么东西?蛇琥珀怎么产生的能值多少钱2018-07-19
- 摩拜官方回应APP故障揭秘原因?摩拜APP怎么恢复使用?2018-07-19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