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10日,以“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在浙江乌镇举行。
今年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办的第十个年头,将突出“峰会十年”的特色内涵,全面展现数字经济对社会生产、生活和治理模式的全方位重塑,并邀请500多家中外行业头部企业线上线下参展。
无人工厂、5G机器人、超级计算机……在乌镇乃至整个浙江,十年来数字经济带来的成果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江南水乡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能。随着“十年之约”将近,记者跟随“乌镇峰会十年”媒体采风团走进嘉兴,感受这片土地上的“十年之变”。
关键词一:无人化
工作时间,工厂车间里却一片漆黑
“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我们想把自己的未来工厂解决方案带到会场,帮助更多的企业完成转型升级。”在嘉兴市敏华未来汽车智慧产业园,敏实集团数字化转型中心总经理邹苏明带着记者来到一块巨大的玻璃幕墙前,幕墙后面就是他们的生产车间。
此时正是上午的工作时间,车间里却没有开灯,也看不到人。一片漆黑的环境里,只有机器设备的指示灯闪着微光。上下舞动的机械臂间,一块块汽车零件在流水线上前进,完成各项加工步骤。“我们叫它‘黑灯工厂’。物料运输、生产加工、产品检测等整个流程全部实现自动完成,不需要人为介入,自然也就不用开灯。”邹苏明说。
工厂不见人,但闻机器响。十年来,这样的“未来工厂”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龙头制造企业的标配。在位于桐乡市的新凤鸣集团,5G自动巡检机器人、高速卷绕机、自动落筒机、自动包装系统、智能仓储彻底改变了记者对化纤这一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印象。
“比如巡检,过去靠工人拿着手电筒看有没有丝飘出来。现在机器人24小时自动巡检,没电了还会自己回去充电。再如落丝,一颗丝饼重达15公斤,过去一个工人一个班要搬500多个丝饼,如果手不小心碰到丝饼侧面,产品就要降等,不良率升高。现在换成机器,工人只需要负责装纸筒和清洁卫生。”新凤鸣集团未来工厂经理杨忠杰表示,未来工厂建设以来,企业人力成本节省了一半以上,成品率和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
随着AI、5G、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突破,“机器换人”不仅发生在工厂车间里,也在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趋势。
在位于乌镇镇南东路的百度阿波罗公园,记者打开“萝卜快跑”打车软件,设置好起点和终点。五分钟后,一辆白色的“萝卜快跑”无人车就停到了路边。记者在后排屏幕上点击确认后,车辆自动起步,并根据预定路线行驶。车上的安全员告诉我们,车顶的无人驾驶模块装有鱼眼摄像头和激光感应装置,能够自动避开障碍物,并根据道路限速情况调节车速,基本不需要人为干预。目前,整个乌镇共投入了十辆无人车,为市民以及游客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在乌镇峰会保电中心,记者看到大屏上显示着一台无人机从自动起飞到巡检的全过程。无人机AI巡检采用了激光点云和自适应技术,可远程一键自动起飞,同时具有自动规划航线、自动避障、自动记录和分析、自主返航等功能。一旦发现有异常,无人机会拍摄照片和视频,并将飞行路径、巡检数据同步传送到后台。目前,乌镇区域已实现了电力线路无人机AI巡检全覆盖。
关键词二:数字化
欧洲分厂有多少人在岗?看看大屏就知道
如果说无人化解放了一线工人的双手,那么数字化则为管理者带来了互联网的眼睛和耳朵。
在敏实集团展厅的一块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整个厂区的用能排碳、机器状态、在岗员工等方方面面的生产数据,甚至连食堂近半年最受欢迎的菜品排行都包含其中。
作为一家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头部企业,敏实集团在全球设有70多家生产工厂。这些万里之外的工厂情况,同样点点手指就能随时掌握。“比如这家工厂在塞尔维亚,总共有1391个员工。因为时差关系现在是夜班时间,园区里只有335人。”邹苏明点开其中一家工厂,厂区的3D模型图、车间的监控画面很快出现在屏幕中央,生产经营、员工在岗情况一目了然。
“过去,数据报表、采购计划大量依靠手工处理,形式各种各样,统计维度也不一致,管理层看到的数据都做了大量的加工。客户对准时制生产方式的要求,也倒逼我们开展数字化转型。”邹苏明表示。
数字化有多重要?曾在建筑行业一线工作多年的云匠研究院BIM事业部总监徐文超深有体会。
所谓BIM,指的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利用BIM软件,在开工前我们可以先在电脑上把造房子的过程模拟一遍,从而提前发现会遇到哪些问题,避免中途返工。”徐文超告诉记者,数字化已深入应用到了建筑业的方方面面,“工资发了多少?工人有没有戴头盔?工地扬尘是否超标?这些都能通过智慧化管理系统进行监测。”
准确、直观的数据,直接改变了工地的管理和工作方式。“十年前工地开会,往往是出了什么问题相互吵架。现在这样的场景见不到了,大家复盘一下当天的数据,就能及时消除隐患。”徐文超说。
关键词三:产业化
从实验室、产业园到超级计算机,乌镇都准备好了
产业数字化不断推进,数字产业化同样硕果累累。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时,乌镇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只有12家,今天这个数据已经超过1000家。
在乌镇大道与龙翔大道交界处,有一个三层楼高的蓝色立方体——“乌镇之光”超算中心。“我们叫它‘硅立方’,机房里面是一台台堆叠起来的超级计算机,一秒的算力相当于14亿国人算4年。”“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利用自身强大的算力,“乌镇之光”直接服务于国家级的大科学、大系统和大工程类应用,并为浙江、全国各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乌镇之光”超算中心于2020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开工,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建成投用。今年六月,“乌镇之光”又正式纳入国家超算中心序列,成为浙江唯一、全国第14个国家超算中心。
作为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十年来乌镇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和产业落地。在“硅立方”对面,总投资10亿元的“直通乌镇”产业园即将迎来开园。
“‘直通乌镇’产业园是乌镇优化世界互联网大会‘直通乌镇’大赛优质项目落地的配套设施,将重点布局科研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创业、赛事活动等生态,为国内外数字经济项目、技术、人才和资本搭建合作平台。”乌镇镇人民政府科技人才办团委书记徐根倩介绍。
2019年起,每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都会举办“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过去四年,大赛共吸引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3450个项目参赛,历届总决赛项目累计融资金额超775亿元人民币,总估值超6478亿元人民币。
距离“直通乌镇”产业园四公里,则是由桐乡与清华大学、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合作成立的乌镇实验室。最近,由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沈洋牵头的“高温高储能密度薄膜电容器”项目,已经完成了生产线的搭建,即将成立公司进行量产。
“我们自研的高温薄膜电容器相较于现有商业产品体积缩小一半,能量释放速度是锂电池的一百万倍,可用于新能源采集、汽车动力、电力运输等多个领域。”参与该项目的清华大学博士后江建勇介绍。
成立以来,实验室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13名,助力1个顶尖人才领衔项目、4个国家级高端人才项目和30余个产业化项目落地桐乡。未来,随着乌镇实验室物理空间进一步拓展,更多的人才和项目正在等待进入。“目前实验室A区2幢建筑都已结顶,正在进行外立面幕墙施工,预计明年6月左右完工。”乌镇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责任编辑:吴美丽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亮点抢先看!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即将开幕2023-06-24
- 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在浙江乌镇发布2022-11-10
- 2022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11 月 9 日开幕2022-11-09
- 最新新闻快讯 频道推荐
-
女子吐槽高铁一盒葡萄60元仅200克:原以为商2023-10-22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