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频道>影视资讯
分享

【视听观察】

农村题材电视剧《故乡的泥土》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该剧讲述了生活在滹沱河沿岸金沙窝村的三代农民扎根乡土、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艺术地表现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主题。

该剧构建起三代农民接力发展家乡的故事框架。老支书高海堂是“老农民”的代表。他在村里干了30年,执着于耕耘和守护这片土地,信念坚定、不徇私情。银牛、春雪和麦茬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中坚力量。他们从老一辈手中接过守护土地的责任,发展砖厂、服装厂、皮革厂等村办企业,建设小麦良种培育基地,努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作为新一代农民的代表,天骄通过努力考上农业大学,毕业后加入省里知名的洪福集团,以农业合作的方式支持家乡的建设,在这片土地上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三代农民所处的时代不同,思想理念和发展思路有所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土地是他们的出发地,也是目的地。由土地生发出来的,对故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始终萦绕在他们的心头。所以,这些人物在时代变迁中不断调整前进的步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住故土、守住粮食,奋力书写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在大的叙事框架之下,作品的主要剧情围绕青梅竹马的春雪和麦茬展开,二人因家庭变故与个人选择而分开,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春雪在婚后遭遇家庭暴力,离婚后开办缝纫社;麦茬在外闯荡,学习烧砖技术,又回到金沙窝村,振兴家乡经济。创作者没有让春雪和麦茬在情感上“破镜重圆”,而是让他俩为实现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共同理想,在带领乡亲发家致富的实践过程中,渐渐相互理解,默契配合,成为事业上的知音、伙伴和搭档。作品用春雪和麦茬的爱情和奋斗故事,串联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取消统购统销、脱贫攻坚、农企融合等农村发展阶段。作品通过对农民个体、家庭、村庄进行今昔对比,对中国农村四十多年的改革发展进行切片扫描,展现农村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和伟大成就。

作品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展示成就,也表现问题。比如,剧中涉及卖粮难、粮食收购打白条、地方发展皮革加工污染环境、假种子事件等,让人们看到了改革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在故事中,有关部门及时取消粮食统购统销、积极推进污水处理、打击假种子犯罪,这些内容既还原了真实历史,彰显在党的领导下农村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历程,也激发人们对农村如何才能实现更好发展的思考和探讨。

一个村庄的故事、三代农民的命运变迁,浓缩了中国农村四十多年的发展史。《故乡的泥土》故事平实、情感真挚,以小人物的奋斗历程,凸显乡村发展成果,彰显在党的带领下一代代农民焕发的坚忍而强大的精神力量,为观众打开了深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历史变迁的一扇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 玮,系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常务理事)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影视资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市鼓楼区退伍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