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一位老友,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在蛇年立春终于再度和我们相见。《舌尖》第一季开播于2012年,甫一播出便成爆款,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美食纪录片IP。《舌尖》第二季和第三季分别于2014年和2018年播出。
长达7年的等待是值得的。精致的画面、流畅的剪辑,特别是李立宏的旁白配音一响起,让人不由得感慨:还是原来的味道!不过,再看下去,《舌尖》第四季熟悉又陌生,既有对于前几季风格的延续,更有全新的创作思想——“七味七境”叙事结构,即通过七个与食物关联最为密切的时空场景,描绘出一张串联全国乃至世界的味觉地图。
《舌尖》系列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普通人与美食的故事为切入点,展现背后的深厚情感与生活哲学。《舌尖》4每一集都有好几个故事,故事的选择都有值得称道之处。第一集《绝活》展现的是用双手获取、烹制食物的各种高超技艺,其中宁波鄞州的“荡蟹”技艺、淮扬菜刀工,都是毫无疑问的绝技绝活。
多种高超的摄影技术的运用,是《舌尖》4在视听美学上的一大创新亮点。美食纪录片,重要的是让眼睛“享受”美味。摄影师在展现四川自贡盐帮菜厨师“10秒爆炒腰花”的绝技时,用高速摄影将这一转瞬即逝的过程放慢,观众可清晰地看到厨师手中的锅铲快速翻动,每一次翻炒都带出一阵烟火,油滴在高温下飞溅,腰花和配料仿佛在锅中起舞,迅速变色。
《舌尖》4最打动人的,依然是情感的力量。第四集《天作》中,太行山花椒食材故事也在网上引发热议。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北涉县都是山地,人们用石头围堰垒起梯田,而花椒树不仅是一种食材来源,还将土壤和石头联结在一起。7岁的女孩小米从小跟随父母、祖辈摘柿子、采花椒,当看到四世同堂的小米一家人吃着柿子夹玉米饼、花椒红烧肉、花椒油烙饼的时候,说“小米喝小米”的时候,观众仿佛也闻到了小米粥和花椒油的香味。
当胃被充实,心也被治愈。在《舌尖》4中,无论是烹制中西合璧创新菜的法国米其林大厨艾德琳(第七集《华流》),还是快速探身进入近200℃大炉内的泰州贴饼师傅;无论是展示10余种刀法的淮扬菜名厨陶晓东,还是经营盐帮菜小馆的父女俩……坚守工匠精神的他们,努力活出精彩的他们,描绘出了人间烟火最美好的模样。(邵宁)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舌尖上的中国4》新春归来2025-02-05
- 江南style的美食体验《舌尖上的中国》手游餐厅风格揭秘2018-03-21
-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豆瓣评分跌破5分:不专业、技术问题频出2018-02-26
- 最新影视资讯 频道推荐
-
《哪吒2》冲击全球票房榜前10 仅一步之遥2025-02-17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