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杨阳
本报讯 记者昨天从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了解到,省工商局近期在漳州和泉州两个设区市针对铝合金建筑型材市场进行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本次抽查结果令人咋舌,铝合金建筑型材合格率仅17.5%。
此次共抽查了20家经销单位销售的40个铝合金建筑型材样品,涉及21家生产单位。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对铝合金建筑型材产品的壁厚、表面性能和化学成分三个项目进行了检验。结果仅7个样品合格。铝合金型材壁厚不合格,将直接影响门窗、幕墙的安装质量。此外,在抽检的40个样品中,还发现有30个表面性能项目不合格,合格率为25%。
对此,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购买铝合金型材时,一定要注意产品的壁厚,门、窗料的产品厚度应不小于1.2毫米,而对于我省沿海地区的用户,最好选择耐蚀性能较好的电泳涂漆型材、粉末喷涂型材或氟碳喷涂型材产品。
本次抽查发现,铝合金建筑型材市场的混乱,与流通环节有很大关联,因为铝合金建筑型材产品存在大量委托加工(俗称“贴牌”生产)的现象。无生产资质的制造商(委托方)委托有生产资质的生产企业(受委托方)加工生产,在外包装和合格证上均标志委托方的名称、地址、商品品牌以及受委托方的名称、地址等。
由于个别受委托方为小型生产企业,生产加工技术水平有限,未按国家标准生产,委托方在接收产品时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致使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此次抽检的40个铝合金型材中有21个是贴牌产品,其中20个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