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经济参考报
本报讯 中信建投证券、华泰联合证券、东方证券、财富证券、方正证券、工行某部门、光大永明保险、金麦龙资产管理公司甚至包括国内某重要研究机构,这一连串的名字都出现在国家统计局官员孙振和央行官员伍超明泄密案的卷宗上。
虽然这些机构刺探数据的动机略有不同,但无疑都纠葛着说不清楚的利益。据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介绍,有的犯罪嫌疑人通过和证券从业人员“合作”,将涉密宏观经济数据泄露给证券从业人员,利用证券机构从业人员指导其买卖股票、牟取利益。
“伍超明的数据主要来自央行的价格监测分析会,会议中通报的许多数据与货币政策的关联度很高,这些数据容易引起金融市场的波动。”一位证券界人士告诉记者。
“这轮宏观调控盯的就是CPI、货币信贷,CPI决定是否加息,货币信贷决定是否调准备金率,银行、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对这方面的信息都很关注。如果交易机构提前得到这些数据,就有了一个完美的投资机会,许多人正是利用所获数据与市场预期的差异操作获利。”一位基金业的人士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