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欧阳进权
本报讯 “这次回老家,很多亲戚都说金价比福州城里还便宜。”王小姐称她的老家在福州郊县,当地金价比福州每克要便宜十几元,她打算结婚回家采购黄金首饰。记者了解到,到县城购买低价黄金首饰,可能会遇到成色不足或者商家暗中收取加工费等问题。如果消费者不主动询问具体加工费,商家一般都不会明说,这已成为业内的“潜规则”。
黑商家对外报价不说加工费
据了解,平潭一名消费者在步行街一珠宝行买了一枚戒指,回家后一看收据,发现相比原来的报价,商家多收了100元的加工费。
对于这多出来的“加工费”,杨先生表示之前毫不知情。据平潭工商部门介绍,像杨先生这样的遭遇,也有不少消费者向12315反映过。随后,平潭工商局潭城工商所对辖区内的金店、珠宝行等进行调查,发现多数商家在明码标示商品价格的情况下,结算时另行收取额度不一的金银首饰加工费。为了规范行业发展,潭城工商所向辖区28个金银首饰加工零售经营者下发《行政指导建议书》,要求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明示收取加工费的标准及金额,不得在消费者未知的情况下,在交易结算时向消费者收取额外费用。
利用消费者只顾金价心理
记者从省宝玉石协会获悉,这样的情况在过去很少见,但是随着金价攀升,小的首饰店和打金店,看到消费者对金价很敏感,通常忽略了加工费,因此金店一方面尽量压低黄金报价,另一方面暗中增加加工费。这样做实质上是“换汤不换药”,有的甚至借机销售成色不足的首饰。
据介绍,在我省很多的县城,一些小型首饰店的集聚市场,由于规模小、竞争激烈,为招揽生意,金店之间往往打着“低金价”吸引顾客,而顾客往往只顾“金价”信息,而很少过问工费信息,商家就利用顾客这一心态,尽可能地压低金价,使其在顾客心目中产生诱惑力,然后在工费上肆意增加。这些小规模金店或首饰加工店,基本不是福建宝协会员单位,行业协会组织的质量自律行为“约束不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