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朱敏敏
本报讯 几天来,读者参与由《海峡都市报》和其旗下、铁道部授权本土动车杂志《旅客报》联手主办,福州长青(国际)口腔会所协办的“寻找有故事的动车票”征集令的热情有增无减,老少皆有。
截至昨日下午4时许,通过968111热线、官方微博、论坛网帖等方式集结到的动车故事已达150余个,征集仍将延续。您可以一边和我们一同分享他人在动车上或难忘、或温情、或深刻的经典记忆,一边与我们取得联系,聊聊您与动车的故事。
“寻找有故事的动车票”通道:1.拨打本报968111热线讲述;2.登录海都网及福建之窗论坛跟发帖;3.通过《旅客报》、《海峡都市报》、海都网等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讲故事,还有丰厚的奖项等着您!如果您的故事足够有意义,足够吸引人,还有机会被主办方评审团选中,刊登在《海峡都市报》及《旅客报》上,而其中最具人气的故事,您将获得iPad2一部。即使无缘最具人气奖,别灰心,您将获得200元购物卡或加油卡一张。除此之外,只要您告诉我们有关您和动车的精彩故事,你就有可能成为50名幸运参与者之一,每人将获得100元购物卡或加油卡一张。
【故事回放】动车解忧维系亲情过年不再“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讲述人:80后小伙子李嵘转眼间,很快又到了年终岁首。两地相距远、耗时长,春节究竟去谁家过?这个问题在几年前,曾一直困扰着不少80后独生子女夫妻。来自宁德的小伙子李嵘也遭遇了这个“烫手山芋”。自动车开通后,他的难题迎刃而解。昨日,他给968111打来电话,动情地讲述了动车解忧的故事,坦言过年时,夫妻俩不再需要“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8年前,宁德的小伙子李嵘大学毕业后,留在福州打拼。之后,他和一名来自厦门的独生女低调完婚。平时两人的工作都比较忙,不能常常回老家,可到了春节,两人都想回家陪自己的父母吃顿团圆饭。无疑,宁德与厦门这两座城市的距离,成了他们最酸楚的无奈。
原先,他们约定今年春节回宁德过年,明年春节回厦门过年,如此反复。可他们发现,即便如此,总有一方的父母得在过年喜庆的鞭炮声中,守着冷清的房子,通过电话与子女交流。经过和平协商,最终他们在过年时不得已选择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说起那次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过年经历,李嵘仍旧记忆犹新。他说,那年的大年二十九,他和妻子有事去了趟南平。办完事,在南平火车站,他买了张站台票打算帮妻子把几包行李弄上火车,后自个儿再回宁德过年。不料,归心似箭的人群,大包小包的行李,你拥我挤地上车,硬是活生生地把送妻子上车的他挤进了车厢。“不要挤,不要挤,让一下,我不上火车。”进退两难之际,李嵘大喊,有人回应道,你看看这么挤,怎么下去,下站再说吧。一脸无奈的他,只好在下一站下车,转车去宁德。
可喜的是,当动车在八闽大地奔驰的消息发布后,其便捷、省时等优势,让不少像李嵘一样的80后独生子女解决了过年的“烦心事”。
“宁德到厦门的动车开通是件非常‘给力’的事。”李嵘说,从此,他们终结了过年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历史。去年大年二十八,他和妻子一同回宁德,陪着父母在大年三十吃年夜饭、看春晚。大年初一,他们则乘坐动车赶往女方父母所在的厦门家中过年。
“真是太方便了,动车不仅为我们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更重要的是有更多时间与双方父母在一起,享受亲情。”李嵘显得很感慨,他和妻子商量好了,以后过年他们还继续坐动车,陪双方父母一起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