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开票报销行贿款”暴露的不仅是贪婪
“曲线回家”考验谁的智慧?
多少城市得把“挖”作为年度汉字
□读者反馈
让孩子学点“洒扫应对”又何妨
“量化征婚”
网友说话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曲线回家”考验谁的智慧?

 

N张海英

昨日,2012年春运拉开大幕。为了买到一张从北京回昆明的票,一白领竟“借道”曼谷,然后再转机回家,而且顺利买到两段的机票,全程价格与直飞持平。这成了不少异乡客的话题,“曲线回家”也频频出现在购票的人群中,并迅速成为网络热词。(1月8日东方网)

“曲线回家”,就是在一票难求的情况下,将直达的回家线路改为迂回路径。尽管这增加了时间成本,但基本上能保证顺利回家过年,而如果苦等直达的火车票或飞机票,有可能回不了家。

“曲线回家”可谓没有办法的办法,是对回家人的考验,既考验如何选择线路,又考验如何选择交通工具,还要在时间上精掐细算。尤其是,它增加了换乘次数,如火车转火车,火车转飞机或飞机转飞机。这些,无不是巨大的考验。

“曲线回家”由于减轻了运输压力,所以相关部门比较欢迎,比如铁路部门就鼓励乘客选择“借道”。但在笔者看来,铁路部门不能只是欢迎,更要提供方便。

铁路部门需要注意到部分公众的出行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并及时提供购票、换车等服务以及安全保障,因为“曲线回家”的乘客,走的多是不熟悉的路线,既可能走错路乘错车,也可能出现意外——中转的地方多是各种车站或机场,是春运最忙乱的地方。

当然,除了铁路部门,民航、公路、水运、公安、气象等部门也应该有所作为,为“曲线回家”者创造便利条件,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及时发布诸如线路、时点、价格等方面的提示,减少回家人的“转战”之苦。

春运来临,各地都有领导小组,但客观说还是各忙各的,而“曲线回家”人群往往选择多种交通工具,这就需要春运部门及时提供服务,操作得好的话,这有助于尝试建立新的“曲线春运”模式。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