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8版:社区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后曹巷”因浴马而得名
□这事帮你问
□锄报台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2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后曹巷”因浴马而得名

后曹巷的前面曾是一座桥,后来改成路
 

N栏目主持 苏燕梅 毛朝青

福州西湖前大门附近有条后曹巷,东西走向,小巷不到300米。你别小瞧了这条后曹巷,它可是四通八达:东接卧湖路,西接通湖路,南边是鼓西路,北边是湖滨路。小巷名为“后曹”,不少外地人猜想,小巷以前是不是住着曹姓的,或者是曾有曹姓大户在此落脚。一位老住户陈先生听了主持人的说法,笑了笑,说这些说法都不对,“曹”其实是“槽”的同音,这里原来是古人浴马的地方。

老住户陈先生说,他住在后曹巷已数十年,很想弄明白巷名的由来,于是查了不少书籍,终于在《闽都记》找到了答案。陈先生说,《闽都记》有记载,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主政福州时,他亲自主持福州西湖的疏浚工作,引西湖之水贯城而入,从北水关(现在西湖附近)顺着毛胡桥、宜秋桥、定远桥,一直到浦尾(双抛桥)与另一股进城水相汇合。后曹巷的西巷口有毛胡桥,东巷口是河沿,和卧湖路靠一小桥相接,这桥就叫卧湖桥。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曹巷和卧湖桥都被改造成了路。到了明朝初年,人们就在毛胡桥附近浴马。在古代,浴马的地方都要建马槽,慢慢地人们就把这里叫做“后槽”。在福州话里,“槽”与“曹”是同音的,“后槽”就谐音变成了“后曹”。据了解,后曹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叫法,宋代以前,后曹巷称为“海晏坊”,宋元时期又称“晏公坊”。

感谢福州齐先生拨打968111,提供新闻线索,奖50元。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