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还原为“人”,榜样更有力量
“占领男厕”别走向矫情
□网友说话
□读者来信
□广而告之
副市长“晒妻照”意义在正人先正己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3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者来信

 

善良有时比真理更可贵

N成彪

“奶奶,别伤心了。”66岁的黄阿婆回头一看,3个小女孩并排站着,从口袋里掏出50元钱塞给她。原来,家住温州市区的黄阿婆骑车去接孙子,路上和一辆奥迪车刮擦,身上仅有的70元全赔给车主。不相识的三名小女孩看到这一幕,就掏出全部的零花钱安慰黄阿婆。(3月4日《钱江晚报》)

黄阿婆不小心弄坏奥迪车保险杠上的一个塑料件,交警判定她负全责。是该赔偿车主,损坏东西要赔偿嘛!可我想说的是,面对一个老人,一个掏空口袋只有70元的老人,车主又怎好意思拿走那70元,这可是她一家人几天的伙食费……

虽然车主合法有据地索赔,但在巨大的经济身份反差面前,我们的同情心不自觉向弱者倾斜。正是出于正常人的同情心,三个孩子像天使一样出来安慰黄阿婆“别伤心了”。她们与这起交通事故没有任何关系,她们只是基于“善良”而行动,但这已感动黄阿婆及其一家,感动千千万万读者。

哲人说:有时候,善良比真理更可贵。我觉得,眼前这件事就属于“有时候”。很多事情需要法律与道德互补着调整,使这个世界不但有刚性的法律“骨架”,还有丰满的道德“血肉”。

公务员说300句英语 没什么不好

N徐志翔

接下来的3年里,西安市的公务员、警察乃至出租车司机、银行、邮政、医院等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就要学会用英语对话。这是前一阵通过的西安市《加强西安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的。该规定引发争议。(近日中广网)

公务员要不要会说英语?我想,这要看什么地方的公务员。偏远地区的公务员说不说英语真的没有必要“强制性”,会说当然好,不会说也不影响工作。但对西安市的公务员而言,情况就不一样了,西安作为闻名全球的旅游城市,要求公务员会说英语有其必要性。

再说,该规定也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区别对待:大学本科以上学历、40岁以下的公务员,掌握英语对话300句以上,40岁以上者不受此限。年轻公务员掌握英语对话300句,应该不是多大问题。

西安每年吸引众多国外友人观光旅游,增强相关行业外语交流能力,是题中应有之义。要求公务员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和国际接轨,便于服务游客,做大做强旅游业。由此看来,公务员会说英语300句还要延伸,不能局限于40岁以下的人群。

我们整天喊着和国际接轨,如果连基本的英语对话都不会,这不是空谈吗?

资本强大下,海归亦弱者

N乔杉

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海外镀金,期待孩子学成归来后能很快进入大企业拿高薪。然而最近发布的《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海归起薪在3000元左右,月薪在3000元~10000元的占71%,超过四成人的月薪不足5000元,只有15%的海归收入超万元。(近日《京华时报》)

多数海归的就业优势不再明显,与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化有关。企业用人更加务实,从过去的注重虚名转为注重真才实学。

但也要看到,海归低薪是相对而言的。海归起薪3000元左右,与之相对应的“土鳖”,也就是国内大学生,起薪更低。据媒体报道,600元可以雇大学生,1500元可以雇研究生。以致有人感叹大学生“贱比大白菜”。

当我们感慨海归低薪时,背后是更普遍的大学毕业生低薪现象。这部分也算是市场规律的正常反应。但劳动者普遍低薪,则让人心头沉重。经济持续高位运行,财政连年高速增长,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却始终低位徘徊。无论海归还是“土鳖”,在强大资方面前都是弱者,博弈能力弱,这才是问题所在。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