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谈论本土文化的意义何在?是否要恢复一个标准版本的古老文化吗?那么这个标准在哪里?是黄帝时代?是先秦?还是唐宋?魏晋?整个中国文化应该是始终在发展变化中的。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版本。
每个地方、每个村落都能找到它自己独特的东西,但我们的重要任务不是搬出一部地方史,也不是回到过去。发掘本土文化,最重要意义是在于在当今全球化文化的语境下,我们能够提供什么跟我们所处的全球化文明对话?而文学则是通过审美的想象,提供一种更新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可以和当今的全球文明进行对话。
我觉得对话不一定是把我们的老祖宗说得多么伟大。我前段时间写过一篇历史散文《马江半小时》,大家都知道福州马尾是中国海军的重要源头,但在中法战争时,仅仅半小时内,福建水军全军覆没(这当然涉及晚清的一系列问题:朝廷和地方的关系、地方军和晚清政府之间的关系),如果把这些历史段落,通过文学想象,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哪怕是融入个人化的想象,在这些和地方文化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历史事件中,我们仍有很大的可能寻找和今天全球化文明对话的机会。
文化之间是有一种隐形的压迫关系,比如说语言,前10年我遇到一个教授,他是学俄语的,英语不是很好,他觉得俄语已经不流行,学好英语才可以融入世界。后来我又遇到一个汉学家,他说,在西方,在学术论坛上,当你用英语演讲时千万不要讲得太标准,一定要口语不太对头,这样才表明自己是被压迫,是来自边缘地区的——语言含着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我们谈论本土文化的时候,不是去努力维护一个古老的标准版本的文化形象,而是解除这种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才能平等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