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5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刻假公章诈骗救妻不只是“罪与罚”的问题
“突击收税”病根在与民争利思维
为狗烧人
□读者反馈
□网友说话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击收税”病根在与民争利思维
N张枫逸
 

年中最忙、压力最大的人是谁?税务人员是热门人选。近期,甘肃永登县地税局号召大干20天,突击征税6448万元;湖南常宁市国税局则暂停所有假期,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征税……有媒体分析称,原因在于土地财政断炊,各地财政收入告急,且地方仍需完成上级下达的财税增收任务。(7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

税务部门最终收多少税,应该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和纳税人的应税收入增长情况来确定,多增多收,少增少收。道理如此浅显,可不少地方却将纳税指标奉为神明,不惜“大干快上”,也要确保甚至超额完成既定指标,这种非理性行为背后无疑是地方政府与民争利的思维在作祟。

分税制下,税收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支柱,不管企业效益有无增长,先得保证政府的钱袋子“多收三五斗”;无论经济运行是否出现周期性波动,税收都要岁岁有余。于是,税收指标无形中被异化,成为必须坚守的“红线”。

经济发达地区尚可以通过人为调节税收,丰年蓄水养鱼,关键时刻救急,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就只能靠“突击收税”来最后一搏了。这必然带来两个问题。一是“过头税”。尽管税收征收管理法明确规定,“依法征税,坚决不收过头税”,但一些地方迫于保增长的压力,不得不寅吃卯粮,把来年、后年甚至是以后更多年份的税收提前收了上来。比如去年媒体报道的四川某包装公司,一年上缴的所得税居然是该企业应缴税款的7.63倍。

二是乱收费。今年一季度部分省份非税收入对财政增收的贡献率高达七成。这足以说明税收和非税收入结构失衡,不可避免衍生乱收费问题。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病态的“突击收税”不仅有损税收公平,且无异于杀鸡取卵。常识告诉我们,越是经济放缓的时候,越要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放水养鱼”,如果竭泽而渔,对企业和整体经济的负面影响都可想而知。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