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正英
国家发改委近日宣布,首批全国80家游览参观点于十一黄金周前降低门票价格,平均降幅37%,第二批约100家景点也将于近期公布降价信息。细心的网友发现,首批降价名单上面几乎全是名不见经传的冷门景区,且一些景区本来就免费。(9月23日《京华时报》)
80家景区降价,惠民的力度看起来很大,可“含金量”却经不起琢磨——大部分是冷门景区,没有一家知名景区愿意响应有关部门的“惠民政策”。这再次说明了,要从既得利益者的嘴里取肉,比登天还难,而有关部门明知知名景区不买降价令的账,却还有板有眼地抛出降价令,对纠正当下景区价格畸高的现状有多大意义?
前两天,上海市旅游局官方微博发布“史上最强99个免费景点攻略”,详列全国99个免费景点。该微博受到热捧,网友纷纷表示将按图索骥旅游。这足以说明公众对景区门票价格过高的厌恶之情。
毋庸讳言,在利益驱动下,不少旅游景区经营者不顾舆论的质疑,一次次将景区门票价格推向新高,明摆着一副“你骂你的,我涨我的”的嘴脸。有数据为证:今年五一期间,全国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以至于“一个张家界等于三个卢浮宫”,好些游客只能望景点兴叹。在这方面,国外大多数知名景区均实行低价或免费政策,比如法国政府明确规定,不因景点“知名”而随意涨门票价,巴黎很多博物馆每月的首个周日免费。
比较之下,就显示出我国景区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以及职能部门的监督滞后。在遏制景区门票价格过快增加这个问题面前,我们需要的是有关部门实打实的监督和调控,从源头上遏制公共旅游资源异化为地方“提款机”的乱象,而不是发布一些有忽悠民意之嫌的景区降价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