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6版:海峡新闻/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台“修法”将陆生纳入健保
挪用公款养流浪狗 爱心怎能逾越底线
女孩为何甘愿“被潜”?
网友说话
“我们在台求学更安心了”
看 公办养老院的特权门槛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10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 公办养老院的特权门槛

 

N练洪洋

近日,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多家养老院发现,原本应该接收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群体的公办养老院,因“物美价廉”成为不少退休前为公务员的“特权老人”争相享用的蛋糕。据悉,公办养老院收费标准每月为1000~2000元,而民办养老院每月至少要三四千元,有的还要收取上万元赞助费,让经济困难的老人望而却步。(10月11日新华社)

用公共财政投资的公共服务品,理应采取按需分配的原则,即优先提供给最需要的人群。以此规则,公办养老院应优先供给谁?特权阶层老人,虽然也需要养老服务,但显然不是最需要扶助的群体,他们的退休金远高于社会一般水平,如公务员退休金是企业工人的数倍,更别说农民了。因此,公办养老机构理应面向底层的贫困老人。然而新华社记者的调查却告诉我们,日子最滋润的退休公务员却把持着公办养老院的福利,最需要呵护的弱势群体则不得其门而入——公办养老院成了特权阶层的“禁脔”。

不少地方的公办养老院筑起特权门槛一点也不奇怪,它是特权“一条龙服务”的一环,而且还不是最后一环。特权阶层自打娘胎开始,就享受各种超乎普通公众的福利,从入托、入学、就业、医疗、住房……直至殡葬,莫不如是。

也正因为如此,新华社记者的调查告诉我们,在不少地方,找关系、打招呼插队入住“火爆”的公办养老院已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一个社会的正常状态本应是“损有余而奉不足”,可在公办养老院问题上,却异化成“损不足而奉有余”。为什么会这样?显然是特权在作祟,权力监督机制滞后,使得公务员在退休之后也能“近水楼台先得月”。

公办养老院被“特权老人”占用,犹如管中窥豹,让我们看到当下一些急需纠正的时弊。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