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薇 文/图
在福州仓山实验小学食堂边的草坪上,每天午饭后都会出现一个小男孩的身影——他正在捉昆虫呢。这个小男孩刚上一年级,但已经认识很多昆虫,知道豆娘和蜻蜓有什么不一样,也知道蝴蝶和飞蛾的区别,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观察各种各样的昆虫。一个高年级的哥哥说,“他每次都能从草坪里抓到昆虫。”而老师们则开玩笑说,他是校园里的“小小法布尔”。他的名字叫陈墨涵。
昆虫知识很丰富
“墨涵你看,那里有一只蜻蜓!”一次在公园里,妈妈兴奋地指着水塘边喊。墨涵跑过去一看,告诉妈妈,“这不是蜻蜓,是豆娘!”妈妈仔细观察,原来这“蜻蜓”真的有点不一样:身材更“苗条”,体形也更小。墨涵开始给妈妈“科普”:蜻蜓停栖时,翅膀是平展在身体两边的;而豆娘停栖时,翅膀是合起来直立在背上的。
其实,这样的有关昆虫的小知识,墨涵知道的还真不少,比如,蝉在夏天中午的时候叫得最大声;比如,大多数蝴蝶色彩鲜艳,在白天活动;大多数的飞蛾颜色暗淡,在晚上活动。飞蛾的触角是毛状的,蝴蝶的触角像棒槌……
墨涵说,自己最喜欢的昆虫是蝴蝶。当记者问他知道哪些蝴蝶时,他如数家珍地说出一大堆:金凤蝶、黑眼蝶、菜粉蝶、蓝凤蝶、枯叶蝶、君主斑蝶、青凤蝶、小灰蝶……
因为太喜欢昆虫,墨涵还“吃过亏”。一次,他在学校抓到一只毛毛虫,满心欢喜地把它带到教室里玩,结果第二天全身长满了疹子。妈妈以此教育他:以后不要再抓毛毛虫了。他“可怜兮兮”地问妈妈:那我以后把它放在树叶上观察,不用手碰可以吗?
最爱爷爷家的菜地
墨涵的爷爷奶奶住在湾边一带,家里有一块小菜地,这块小菜地就成了墨涵捉昆虫的乐园。每次去爷爷奶奶家,他都要到菜地里“寻宝”,哪怕是夏天的大中午也乐此不疲。脚穿小雨靴,头戴小草帽,这是他在菜地里的“标准装备”。
妈妈说,如果墨涵在菜地捉到了昆虫,一定会打电话给爸爸妈妈,要求他们马上到爷爷奶奶家看,一刻都不能等;相反,如果没有接到电话,就说明“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在菜地里,墨涵捉过蜻蜓、沫蝉、蝗虫、蜗牛、蝴蝶、毛毛虫,甚至还抓过青蛙和蟾蜍。以前,抓了昆虫他都舍不得放,现在,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他观察一两个小时后,会把昆虫放生。
爸爸妈妈很支持墨涵的爱好,为他买了不少有关昆虫、动物的书籍和纪录片。妈妈说,墨涵对昆虫最初的热爱,可能来自小时候看的一部纪录片——《微观世界》,他对这部描绘昆虫世界的纪录片如此着迷,看了二十多遍,以至于一听到音乐,就知道会出现哪一个画面。
墨涵如此喜欢昆虫,以至于画画时画的也全都是昆虫。他用铅笔画的各种昆虫,观察细致入微,连昆虫脚上、身上的绒毛也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