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李熙慧/文 肖春道/图
本报讯 “第一眼看到那根石柱非常眼熟,描成蓝色的字体,方形的柱子,不就是去年火帝庙曾丢失的嘛。”昨日上午,家住福州鼓楼区的陈先生致电本报968111称,去年1月被拆的火帝庙内最珍贵的文物——石柱,被他偶然在一个停车场中找到。此前福州鼓楼区对火帝庙进行拆除时,曾称已将石柱迁移并妥善保存(详见本报2012年1月12日A16版报道)。
陈先生说,去年1月份,福州唯一一座供奉火帝的古建筑被拆,庙内最有价值的数根对联石柱丢失,没想到一年后,在衣锦坊的临时停车场内偶然发现了它们。
记者赶到衣锦坊与通湖路交叉口附近,这里有一片空地被改成临时停车场。在空地内,数根石柱堆放在墙边,周围还堆放着不少正在出售的砂石和砖头。放在最上面的一根石柱对联朝外,上面用楷书刻着“神盛德在火广被神庥”的字样,在这根石柱的下面,还有另外三根石柱,刻字的一面被遮挡,只能看到“帝正位”三个字。
据了解,火帝庙曾坐落在福州南门兜新权路于山脚下,去年1月9日火帝庙被拆,时隔一晚后,火帝庙内最重要的建筑构件——四根对联石柱消失。后记者调查得知,是鼓楼区统建办拆迁工程队对火帝庙进行拆除,当晚将石柱迁移并妥善保存。但是有关部门当时拒绝记者前往查看石柱状况,只告知已妥善保存。
在空地内,还堆放着其他一些建筑石构件,但是周围环境凌乱,也没有任何遮挡保护的措施。停车场内的保安告诉记者,因附近的省建筑设计院施工,单位租了这片空地作为职工停车场使用,对于停车场内存放的东西他们并不知晓。
记者联络到三坊七巷文宣部工作人员,他们也证实这些石柱确实是去年从火帝庙运到此地存放的,但是用途不是很清楚。
“我要尽快联络文物部门,把这些石柱在原址保护起来。”热心呼吁保护火帝庙的市民阮先生说,找到这些石柱非常高兴,他希望能在火帝庙的原址保存它们,会尽快向有关部门反映。
□相关链接
火帝庙:据《榕城考古略》记载始建于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福州房子以前多为木头所建,俗称“柴栏厝”,一家失火,殃及四邻。百姓为求平安在南门建起火神庙,请来火神,祈求免受火灾之困。自宋以降,历元、明、清、民国各代,代有重修,历代以来,这里香火旺盛。清末,福州民间救火队就设在此。
陈先生拨打968111报料,线索费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