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慢读/闲书
3上一版  下一版4
 
你喜欢这情书,因为它是菱形的?
上周最佳译者:@飞翔的蒲公英
马尔克斯两部小说中文版首发
□本地出版
所谓好书
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麦克菲《控制自然》上市
□别人在看什么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5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周最佳译者:@飞翔的蒲公英

 

先揭晓下谜底:上周“求翻译”的文字,来自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

上周发来译文的读者一共9位。年龄最小的译者是正读初中一年级的女生絮絮,絮絮在邮件里说,“……今天正好作业结束得早,便来翻翻文言文试试。背惯了提纲,自己去翻译还真是一件……很辛苦也很好玩的事情。在电脑桌前纠结一阵,又跑到书桌底下查字典词典,结果翻出来还是觉得不够贴切……我现在最纠结的就是那个‘体贴之’,到底是翻译成‘忖度’好,还是‘玩味’好呢……”

读书读得这么自觉入味,看了真让人高兴,这么着吧:大路送你一箱饮料,今天就可以到968111来搬回去啦!

好啦,言归正传,上期评出的最佳译者是@飞翔的蒲公英,他将获得50元京东读书券。另外7位翻译了文字的蔻丹、何侃、林志鸿、跳跳鱼、陈新、fjlygh、不死的传说V,我们各送一本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图文台湾”,请凭投稿邮箱到968111领取。他们的译文,将以长微博形式发到“海峡都市报文化周刊”微博上。来看看@飞翔的蒲公英的译文——

我从前不喜欢武夷茶,嫌它又浓又苦,喝起来像药汤。但丙午年(乾隆五十一年,1786)秋天,我到武夷山游览,在曼亭峰、天游寺几处,僧侣和道士争相献上好茶。沏茶的杯子只有核桃大小,茶壶也只和香橼果实一般大,斟出的一杯茶水连一两都不到。茶杯端到嘴边舍不得仓促咽下,先闻闻茶香,再品尝它的味道,慢慢咀嚼、细细体会,果然清香扑鼻,口中满是甘甜的回味。喝下一杯后,再饮一两杯,让人感觉心平气和、心情舒畅。这才发觉龙井茶虽然清淡,味道却单薄了些;宜兴茶虽好,与之相比韵味却差了一些。所以说,武夷真是无愧于名扬天下的美誉啊。猜茶的同学有茶喝

蔻丹、何侃、joyline只笼统地说是岩茶,林志鸿、@飞翔的蒲公英、跳跳鱼认为是大红袍,絮絮猜这是白鸡冠,不死的传说V说是龙须茶。我们请教了福州公泰茶庄的老山,老山说,“等级高的岩茶都具备解表发汗通经络的功效,而闻香就能使人平矜,当饮后全身汗腺微开,身心通泰自然就能释躁平矜。”不过也不见得是白鸡冠,“白鸡冠茶汤入口清淡,但回甘丰富,虽然不如其他岩茶霸道,相反却温和、内敛,味甘水甜,毫无苦涩之感,入口十分顺滑,仿佛只有舌尖有茶的感觉。至于龙须茶,那是自如晒青的,比较平淡,达不到袁枚文中说的效果。”老山说,应该是铁罗汉,因为铁罗汉“最具有冲击力,按传统投茶量(壶里填满茶叶)就如我的‘君品三道’,味重、香锐、茶气直抵咽喉,最具有岩骨之感官特征”。

老山不但给出参考答案,他还说了,以上参与猜茶的读者,他会专门拨出下周日(6月2日)15:00—16:00,在他的公泰茶庄恭候,请大家一一品味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龙须茶这四种武夷名茶。品茶会地址和电话,请以上读者注意查收邮件。           (大路)

下期题目

李文定公族孝博之子倢,字全夫,喜食糟蟹,自造一大坛数百枚,食之止余一枚,取出置器中,忽起行,逐之不可及,遂失所在。

——嗯,这里请教下大家,福建的红糟也挺出名,有人吃过或者做过糟蟹吗?

投稿邮箱:wenhua@hxdsb.com。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