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谁听见5000万亩耕地的悲鸣
测腐
微言1+1
从石崇的珊瑚树 到李崇禧的“举报树”
抓几个瞒报财产典型 意义堪比“打虎”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12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听见5000万亩耕地的悲鸣

 

背景:30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称,“关于土地污染问题,环境保护部土壤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5000万亩左右。”(相关报道见本报今日A19版)

古典经济学早就说,“土地是财富之母”。涵藏万物的大地,在工业化的轰鸣中,是最容易受伤、最容易被出卖的部分。面对5000万亩的数据,你能淡定吗?今年年中出版的《粮食安全——世纪挑战与应对》中也已透露,目前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3%。工业和农业污染,是两大“元凶”。

土地污染不像雾霾,无法以口罩或净化器来表达民众的痛感。但耕地污染的后果,依然需要所有人跟着埋单:一是看得见的治理成本,正如王世元称,“国家每年将拿出几百个亿,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综合治理的试点”。二是使得农产品减产减质,有专家称,土壤污染已致使粮食年产减少100亿公斤。环保部门称,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三是恶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建国初期,黑龙江省黑土层大都有一米多厚,可现如今找半米厚的都难。而形成1厘米厚的熟化黑土层大约需要50年。

一个可能的事实是:在土壤、大气、水体三种环境介质中,修复土壤的费用最高,且效果最慢、最差。土地一旦被污染,修复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工程。

是的,被污染的耕地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她们就像母亲一样,曾经抚养了无数的“我们”,如今,因为各色原因而被毒死在时间的河床之上。有些可以疗伤,有些无力回天,那么,不谈报仇雪恨,起码也该找到“刽子手”吧?没有真相,就没有问责;没有问责,谈什么保护?只是,每个人都在匆忙赶路,谁又听得见5000万亩耕地的悲鸣呢? (邓海建)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