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每日经济新闻
近期,在河北流转了数千亩土地搞种植的商人老严发现,找他推销土地的人忽然多了起来,“跟过去炒房一样,这些人自认为看准了政策,想说服我们炒农地,或者他们自己低价入手流转土地,再高价转给我们,赚个差价。”部分资本开始“圈地运动”。农业部人士认为,资本炒作土地流转,会扭曲让农民获得实利的改革本意。
土地买手化身“合作社”
村承包经营地是怎么变成资本炒作“钓饵”的呢?通过老严的介绍,记者接触到了其中一位“卖地者”。
耿燕来自北京,之前和她的安徽男友回到家乡阜阳,成功收集到5个同村乡亲的身份证,走过常规流程,拿到了合作社的批准。
“成立这个合作社是我们创业的一部分。我从没在农村呆过,我们都不懂种地,也不打算种地,先把地占了,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值钱的。”耿燕向记者坦言,“机不可失,现在越来越多人打土地的主意,再耽搁下去,农民也许会涨价,赚的就少了!”
耿燕与男友的策略是以合作社名义到北京等大城市招徕租地者,估摸出租地面积和种养殖意向后,回到本村以低廉价格预先流转土地或使村民以土地入股成为土地股份合作社,再加价转手租出。
在某种意义上,耿燕的做法可称之为“土地买手”。而这样的买手并不止耿燕一人。
此外,新土改浪潮也催生了土地中介人这一职业。在相关搜索引擎中输入“土地中介人”,可发现这个群体的信息已经出现在各贴吧、讨论群甚至县级新闻中。
改革本意被扭曲
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达到2.7亿亩,其中,流入工商企业的耕地面积为2800万亩,比2009年增加115%,占流转总面积的10.3%。
“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只要取得原承包方也就是村民的同意,受让方就可将承包方以转包、出租方式流转的土地实行再流转,本意是为放活农业生产经营。”一位农业部人士告诉记者,“但如果城市工商资本涌入承包地流转进行炒作,价格层层加码,这会使农民得实利的改革本意被扭曲,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