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权力和艺术
□微语录
对民办学校 多一点雪中送炭
应完善民警配枪法规
异味自来水“没问题”是“大问题”
居住证 摸石头过河
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是否会出手?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3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民办学校 多一点雪中送炭

 

N蓝天彬

背景:最近一周多,福州市民王先生发现儿子基本没有数学作业。在新店镇站北外口小学读五年级的儿子告诉他,因为班上的数学老师突然离职,代课老师才上了三四节课。昨日,晋安区教育局表示,这所民办小学已招进新的老师(详见本报今日A39版报道)。

在民办学校,师资不稳定是个相当突出的难题。为了缓解这种矛盾,部分民办学校还选择了“抱团”自救,你缺人了,我这边刚好充裕一点,那就先顶上一阵。江湖救急,救得了一时,但还是得想办法从长计议。

师资不稳定,老师频跳槽,无非是两个原因:待遇问题和地位问题。所谓待遇,不单是拿到手的工资比公立学校低,还包括医疗保险、户口迁移、职称评聘、退休养老等的差别。于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老师不免多了起来。

所谓地位,在于社会上,普遍觉得公立学校胜过私立学校。政府方面,往往觉得公立学校是政府的,是自己家的,私立学校是社会的,是别人家的。重视程度不一,真金白银花得就不一样,直接影响发展。比如,广东省八所机关幼儿园,一年财政拨款就接近7000万元,这还是2011年的数据。东莞三家机关幼儿园,2013年的财政预算支出高达2776万元。广东省享受拨款的幼儿园仅占总数的4%,民办幼儿园当然是自求多福了。

说来说去,还是教育整体投入严重不足,还是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公。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我们是不是该更多地关注一下民办教育。市场的力量是大的,在其壮大之前,扶一把也是必要的。钱很重要,该补贴就补贴。

在国外,私立学校吸纳的往往是富家子女,公办学校多是基础性、普惠性地为大多数人服务。咱们这儿,有钱有门路的人,都挤破头将孩子送往最好的公立学校。许多外来务工者子女,则无可奈何地去了民办学校。在这么个背景下,雪中送炭确实应该多一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