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0版:社区/坊巷
3上一版  下一版4
 
淡泊一生老父遗嘱“丧事从简”
像饭不是饭 客家做粄庆丰年
高中母校 为坚强女孩募捐
丈夫离世后才发现 房产转到叔叔名下
老妈放弃外婆的房子 儿子认为“被侵权”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3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像饭不是饭 客家做粄庆丰年
N栏目主持 李帅 关铭荣
 

粄的读音是bǎn,是古汉语,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是客家方言中的特色词,为客家特色米食的通称。粄是客家主食的一种,左边为“米”字,表示跟大米粮食有关,右边为“反”字,取自“饭”的右边,连起来可以解释为“大米制作的食品”。

青年客家文化研究者、《闽西客家大典》执行主编高晓斌说,“粄”即一些其他方言所言的“粿”。“粄”主要原料就是大米,做法是用石磨磨出米粉加入一定比例的其他佐料和水,反复搓揉加工成型,直接放入锅中蒸熟即可食用。

客家人“粄”的种类也非常多,制作工艺有繁有简,佐料丰富。现在比较常见的有:苎叶粄、发粄、红桃粄、印子粄、簸箕粄、水粄、层子粄等等。

高晓斌告诉主持人,客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辗转迁徙使得客家文化独具特色,而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便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体现。“粄”以它独特的方式传承着客家人独特的情感记忆。

如果这一年是丰收之年,为表喜悦心情,客家人就会通过做粄来犒劳一家人辛苦一年。因此,“粄”就成了客家人欢度民俗节日、庆贺良辰美景、婚嫁诞辰的常用礼品。

在亲戚往来的日子里,客家人也常常做粄,同欢共庆。旧时,你去客家人家做客,如果桌上有粄,说明你是贵宾,得到最高礼节的招待。

高晓斌说,客家地区的小孩子中流传着这么一首童谣——洋蚁子(蝴蝶)叶叶飞,阿嬷做粄女儿归;大粄拿给阿阿(姐姐)归,小粄留来逗老娣(弟弟)。从这首形象的客家童谣,便可以看出客家人生活的点滴。高晓斌说,作为民间传统食品,它的做法和歌谣在客家各区域也会有不同的差异,他愿意与所有对客家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交流。

感谢翁文峰提字,奖励20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