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6版:社区/坊巷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他让烂木头“复活”
一元一只小山鸡 成孩子新宠
校园保安写地书 学生点赞
“稻楻”老福州的打谷利器
叫“鼎边糊”更体现福州味
白领、大学生 扮大熊猫当义工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叫“鼎边糊”更体现福州味

 

N海都记者 苏燕梅

海都讯 昨日是立夏,按照老福州食谱,这一天必吃鼎边糊。而对于鼎边糊的叫法,现在不少福州人都认为应该是锅边糊。而鼎边糊和锅边糊之争,锅边糊占了上风。而昨日上午,福州民俗专家郑子端却告诉记者,鼎边糊是正确的叫法,而锅边糊则是错误的叫法。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郑子端拿出了清代进士郭柏荫的汇集,上面有一段话,写着“厨下鼎灶,火炭柴新”。“鼎”是当时福州人烧菜的厨具,用它煮出的糊,叫鼎边糊才对。用“鼎”更能体现福州味道。而“鼎”在福州话中称为(dian),和锅同义,有人认为,这可能是鼎边糊向锅边糊演变的原因。

据了解,抆(音wěn,意为擦)鼎边糊时,常少不了蚬子、虾米和芹菜,而这种煮法,一直保留至今。在福州俚语中,有一句话,说一个人很像鼎边糊,一抆就熟。这是夸人人缘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和人家打成一片。

有人曾经开玩笑说,鼎边糊是福州最快熟的食品。不过,也有人持不同的观点,认为春饼才是最快熟的食物,按一下就熟了。

感谢郑先生报料,奖30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