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取得的一大成果莫过于中国的城镇化速度。有关部门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完成70%的人口进入城市的指标。因为人口的70%成为城市居民是西方国家经济学家给发达国家立下的一个硬性指标。实际上,中国没有必要按照西方70%的标准来实行自己的城镇化。
中国和欧美国家相比,最大的差距就是人口负担。中国的城镇化过程要走出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我们是个以农民为主的国家,并且繁衍数千年。要考虑的是,真的有必要把70%的人口放到城市中来吗,他们的生活真的会比原来富裕和幸福吗?因此,在努力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是否可以考虑进一步强化农村化,作为目前城镇化政策的补充、延伸或完善。
实现农村居民身份和生活质量就地提升和转变,使农村化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源。适当强化、优化农村化,不是保持农村原有的格式和模式,而是把城镇化、农村化相互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等国家,几乎看不出城乡差别,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的农村化早已经成为城镇化的一部分。为此,我们不妨从4方面做起:
一是完善基础建设,特别是交通网络,这是拉近城乡距离的最重要一点。欧美许多国家的城乡交通极为便利,人们没有太大距离感。这个心理效应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增加和提高农村的各种功能服务行业网络建设,特别是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的普及现代化。
三是人们关心的户口问题应当是可以得到便利解决的,尽快取消和农业户口有关的“不平等待遇”,是解决身份歧视的关键。
四是为了应对农村宅基地等进入市场,应当设立一个“土地银行”,专门用于负责解决农民利用宅基地进行融资等需求。现有的农村合作社或农商行由于过度商业化,不宜从事有关宅基地融资贷款等方面业务,这样可以确保土地银行经营的纯洁性和专一性,这是风险最小化的必要保证。
在保证城镇化健康顺利发展的时候,适当重视农村化的创新,将为未来1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腾飞机遇。
(刘志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