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5版:慢读/思享
3上一版  下一版4
 
澳桥寻踪
“最美的书”不能只是一张皮
每周一字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美的书”不能只是一张皮

 

N魏英杰(杭州)

近日,2014年度“中国最美的书”揭晓,三联书店《京都历史事件簿》、金城出版社《黟县百工》等22种图书获选。

大致看了一下,22种图书竟然没有一种我曾经看过或听说过的。这也许是自己孤陋寡闻,不过并非本届如此,往年偶尔听到的那些入选的书,也是这样。有业内人士也表示,中国评选的最美图书,少有真正走进大众视野的,就连在出版界影响力都极其微小。总的感觉,“最美的书”和阅读完全无关,似乎只是设计界的一项业内活动。

这种情况,让人感觉很不对劲。说起来,“最美的书”固然是更多与图书设计有关,但并不纯粹是设计上的事情。首先,如果一本书封面设计看起来很精美,却与图书内容脱钩,完全不搭边,那再好的封面也只是一张皮。再者,如果一本书的写作质量很差,粗制滥造,设计再好恐怕也只是鲜花插在牛粪上,担不起最美图书的美誉。第三,好的设计可以促进图书销售,如果只是设计来评奖,图书却鲜有人问津,获奖又有何益?

我的意思是,一本制作精美的图书,要能与图书内容相得益彰,这样的话才能带给读者更愉悦的阅读体验。否则,最美图书的评选也就失去根本意义,沦为小众的呓语。入选“中国最美”的这些图书,还将送去参评“世界最美的书”。据介绍,“世界最美”在评判标准上首先追求的就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和谐”。当然,个别入选“世界最美的书”的中国书籍,肯定能够做到这一点,但从总体情形看,多数仍不尽如人意。

最美图书的评选活动,不知有无推动国内图书设计装帧行业的发展,因很难看出二者相关性。不过,国内近些年来对图书装帧越来越重视,许多图书出版物的封面装帧越来越精美。以往每当看到一本好书,封面设计极其粗陋,用纸也极差,就感觉可惜了。而如今的问题是,看到一本书封面构思精巧,却不能不先遏制购买的冲动,担心被其华丽的外表所迷惑。眼下的图书出版,已有过度包装之嫌,“看上去很美”、内容粗制滥造的图书大行其道,这也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烂书好封面和好书烂封面,恐怕还是后者更能够让人接受。

最美图书的评选,设计好坏固然是其重点,但不能撇开形式与内容追求统一的原则。从封面装帧设计的角度,设计师若能在构思前把书通读一遍,看看值不值得为这本书花费精力,或者该从什么角度表达图书的内容精髓,肯定有所值。从图书出版的角度,出版社若能把精品图书作为重点,为其设计一个好封面,无论是否入选最美图书,也能够让读者赏心悦目。让人担忧的是,图书装帧与内容渐行渐远,最终完全割裂。这无疑是一个失败的结局。

眼下的“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似乎正是在朝着这样一个方向走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