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伟强陈晋/文 马俊杰/图
海都讯 莆田有位普通的女子,用仁爱感动了四海内外的人们,精神被传颂千年。她就是海上女神——妈祖。
作为妈祖文化的发祥地,莆田正发挥这一优势,把妈祖文化打造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枢纽,让妈祖成为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两岸密切联系的使者。
航海保护神 信众遍四海
妈祖是极具影响力的航海保护神。她原名林默,父亲林惟悫,母亲王氏,二人多行善积德。妈祖出生于北宋建隆初年(公元960年),于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在一次海难救助中逝去,年仅28岁。人们感其恩德,尊她为神女,塑了雕像,立庙祭祀,这便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即现在的莆田湄洲妈祖祖庙。
妈祖信仰从北宋初期在莆田民间形成后,借助水上交通辐射传播,由福建传遍全国乃至世界。清代进士钱俊元有诗写道:“宋代坤灵播,湄洲圣迹彰。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高度概括了妈祖信仰的传播缘由和海洋文化特征。这种自发性的民间信仰区别于任何宗教形式,是妈祖以真善美的崇高人格和大爱赢得四海共仰。如今,“妈祖回娘家”的习俗和其他妈祖信俗一道,已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精神纽带 联结海峡两岸
记者从莆田市非遗中心了解到,现在的水埠港口之地,几乎都有妈祖庙。据不完全统计,从湄洲妈祖祖庙分灵到各地的妈祖庙宇超过5000座,妈祖两亿多信众,遍布26个国家和地区。
莆田学院陈祖芬教授介绍说,妈祖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还是联结海峡两岸的精神纽带,在促进两岸交流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台湾,较具规模的妈祖庙有800余座,信徒1700多万。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纪念日和九月初九的妈祖羽化升天纪念日前后,都有台湾妈祖信徒踏海而来,到湄洲祖庙进香祷祝,寻根谒祖,祈祷平安。
2011年12月中旬,身高1.28米、重1.1吨的翡翠妈祖像在湄洲妈祖祖庙护驾团与台中迎驾团一道护送下,搭乘“中远之星”游轮前往台中港,并安座在大甲镇澜宫,在海峡两岸产生轰动影响。闽台隔海,但一样的妈祖,彰显出一样的信仰与文脉。
2014年6月24日,台湾妈祖宫庙集体加入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仪式在莆田举行,来自台湾中南部地区的38家妈祖宫庙正式加入“大家庭”。
妈祖文化离不开“海丝”
都说妈祖是大海的守护神。宋朝期间,从事海上贸易的莆田商人、船工等,通过“海丝之路”将妈祖文化与精神信仰传遍全世界。如今,在莆田市荔城区梅园东路三清殿东厢庭院的碑园中,有一个“祥应庙记”碑上曾记录着妈祖与“海丝”的关系。
碑文中提到:“往时游商海贾,冒风涛,历险阻,以牟利于他郡外番者。”可见早在宋代,莆田海上贸易就已经十分繁盛。不少从事海上贸易的莆田人在与大海搏斗时,希望妈祖保佑自己与家人平安,久而久之,远航的商人都效仿莆田商人,向妈祖祈求平安。
“现在我国有9个城市联合将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其中多个城市都强调了妈祖宫庙的作用。”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瑞国建议,要把妈祖文化置于“海丝”的视野下进行研究,把妈祖文化作为世界文化来看,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充分发挥其正能量和文化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