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帅/文 包华/图 实习生 林梦君
海都讯“这种长毛绒拖鞋,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绝对新潮。”今年69岁的林四妹阿姨捧着一双老拖鞋,好像是捧着什么宝贝。林阿姨住在台江区老药洲街附近的一个老旧小区里。1972年,她通过招工进入了福州友谊鞋厂生产友谊牌拖鞋。因为质量好、设计美观,“友谊牌”拖鞋在“广交会”上得到订单,主要用于出口澳大利亚以及欧美各国。
说起做鞋,福州一直就很有名。福州鞋业是在制靴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制靴业到清末逐渐被淘汰,民国时主要制作布鞋,当时仅大根路就有制鞋户75家,上杭路的“马德顺”、南街的“长顺斋”等品牌名气都很大。解放初期,福州还能生产胶底布鞋、车胎底布鞋,但是品种单一,花色变化少。后来,福州友谊鞋厂成立,开始瞄准国际市场,积极开发适销海外的新产品。
1963年,友谊鞋厂的软皮底布鞋出口日本。同年,又设计毛巾布拖鞋,在“广交会”上成交,受到外宾赞誉。1972年,林四妹和其他8名新招的女工走进了车间。厂里的“新产品”让她们眼前一亮。桌面上摆放着一双双精致的毛巾布拖鞋和长毛绒拖鞋。当年的福州,人们的拖鞋是塑料拖鞋或者“柴屐”。眼前这些精致的拖鞋只在电影里看到过。后来,林四妹才知道,这些拖鞋主要是用来出口的。
林阿姨回忆,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这种拖鞋在福州市内的商场仍然不容易买到。友谊鞋厂的内部职工通过厂领导批条,每年可以买到数量有限的几双。林阿姨说,当年家家都没有木地板,冬天里穿上这种拖鞋,脚感轻柔舒适,天冷时,女性用来给脚保暖再好不过了。
林阿姨也会拿这种心爱的拖鞋送姐姐和其他亲戚,那些得到拖鞋的亲友都开心得不得了。遗憾的是,1994年,福州友谊鞋厂停产了。林阿姨至今留着一双长毛绒拖鞋。就是因为当年舍不得穿,现在成了最好的纪念品。
感谢李先生提供线索,奖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