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电子报>新闻快讯
分享

泉州网10月19日讯 (记者 张素萍 通讯员 黄凯杰 文/图)近日,泉州通淮关岳庙在例行检查中,意外发现一座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铸造的文物大钟,距今已有418年历史。据悉,这是泉州通淮关岳庙现存已知年代最早的一件珍贵文物。

世遗之城福建泉州发现距今418年明代古钟

通淮关岳庙内的明代古钟

“这座古钟一直都在使用,每逢初一、十五,庙里都会钟鼓齐鸣,但由于钟身铭文部分长年面向墙壁才‘隐藏’至今。”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会董事长陈庆元介绍,发现古钟后,他们立即邀请泉州本地文物专家考证,发现该钟与2018年12月版《泉州通淮关岳庙庙志》中记载的“关壮缪侯庙钟”年代信息高度吻合,基本可以确认该钟即为书中所记载的古钟。

世遗之城福建泉州发现距今418年明代古钟

铭文信息与庙志记载的信息吻合

据介绍,该钟为铁铸钟,通高120厘米,钟口直径70厘米,胎体厚5厘米,重约350公斤。虽历时年代久远,但因一直悬挂于泉州通淮关岳庙正门左侧房梁,未经风吹日晒雨淋,整体保存良好。古钟正面铭文“在城迎春门 关王庙钟 万历三十二年 三月吉日立”清晰可见。

经考证,铭文中的“迎春门”为泉州古城门之一,位于涂门水关附近。据万历《泉州府志·卷之四·规制志上·地池》记载,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守卫泉州的知府熊汝达在德济门发生火灾后重建了德济门,并将通淮门改名为迎春门,南熏门改为通津门,其他各门保留原名。彼时通淮关岳庙已在现址,称“关王庙”,该钟为通淮关岳庙原有无疑。

世遗之城福建泉州发现距今418年明代古钟

此前,古钟上的铭文一直面向墙壁。

据泉州师范学院教授吴幼雄查证,明代李光缙在其名著《景璧集》之卷八《碑记》中记载,其曾为关王庙大钟撰写碑文,讲述三国时期“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福建省文物鉴定组成员陈鹏表示,从李光缙碑文记载中“庙故无钟”,可知这是庙中的第一口钟,且体量较常见铁钟大。古钟的重现与李光缙《关壮缪侯庙钟记》实现文物与文献互相印证,并为通淮门曾名迎春门的史料记载提供了实物依据。

陈庆元表示,古钟与泉州通淮关岳庙一同跨越4个多世纪,每逢岁时节庆及重要事件都要鸣钟为示,时至今日依然钟声洪亮,余音绕梁。目前,古钟收藏于通淮文化馆三楼展厅,供信众瞻仰观赏。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新闻快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龙舞童心 传承未来”校幼产教融合美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