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频道>新闻快讯
分享

厦门晚报讯(记者 张诗 吴笛)海洋预报减灾能力提升工程、海洋生态灾害监测系统建设、翔安南部市政道路、汀溪迁建原水管道……近日,厦门又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概算通过了厦门市发改委的批复。

升级改造监测设备 提升海洋预报减灾能力

海洋预报减灾能力提升工程的项目总投资概算为3117万元,于日前获得批复。项目位于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翔安区及厦门近岸海域,主要建设项目共有四个部分。

其中,海洋观监测能力提升建设内容,包括升级改造2个3米浮标、3个小型自动验潮站、1个岸基海洋观测站点,建设灾害应急保障观测仪器设备1套、小型无人机2套、激光雷达1套。其中浮标位于厦门湾南口及厦门湾北口,小型自动验潮站位于五通码头、马銮码头、海投码头,岸基海洋观测站位于鼓浪屿。

基本海洋数据传输网能力提升方面,主要为升级改造网络设备、计算设备、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等。海洋灾害预报警报能力提升内容,包括完善应急视频会商系统,升级改造海洋生态监测仪器设备,建设风、浪、海流数值预报系统以及精细化风暴潮漫堤漫滩预报系统、预报预警制作发布平台、市级海洋智能网格预报系统。此外,海洋灾害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包括,建设和升级视频监控设备、水位计、海洋灾害风险标识体系。其中视频监控设于全市海岸防护工程的5个一级隐患点,包括集美区1个、思明区4个。

利用全天候自动化观测装备 实现赤潮自动监测

赤潮是严重危害海洋生态平衡的环境灾害之一。厦门市临海地区是赤潮现象的高发地区,以甲藻类等有害藻类为主,若在海域大规模增殖,将污染海区。日前,厦门市海洋生态灾害(赤潮)监测系统建设项目的投资概算通过批复,项目总投资概算为2576万元。

项目位于思明区、湖里区、翔安区及近岸海域,主要提升海洋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开展生态灾害预警监测能力建设。具体建设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赤潮自动在线监测能力提升,在同安湾、东部海域、南部海域、九龙江河口升级改造4个赤潮自动在线监测系统;雷电预警能力提升,在下潭尾海洋生态园区建设2套海洋生态雷电预警系统;建设生态监测实验室,包括赤潮应急监测保障设备、海洋生态常规调查设备、海洋分子生态监测设备。

据悉,海洋监测浮标是一种锚定于海上的长期、连续、全天候、自动化海洋观测装备,可以对台风、海啸、风暴潮、水体富营养化、赤潮等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在海洋业务化环境观测与预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建设项目,会通过对浮标的设备更新等措施,实现赤潮自动在线监测能力的提升。

其他项目包括汀溪-翔安原水工程二期、海峡大道(望嶝道-宝浯路)辅路工程、翔安南部启动区C片区市政道路配套工程(二期)。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海洋预报减灾
最新新闻快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漳汕高铁1标项目全线首个承台顺利浇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