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朱永华
成品油“破八”二十余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及众多二三线城市,纷纷上调出租车起步价或燃油附加费。这引发出租车行业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哥挑客、乘客抱怨、投诉增多。在矛盾背后,作为“吸血鬼”的出租车份子钱再次浮出水面,成为众矢之的。(4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
出租车份子钱由来已久,各城市为了维护出租车市场秩序,普遍对出租车公司实行严格审批程序,在具体操作中,并不是完全依靠实力就能成立出租车公司,通常还需要有背景和关系。出租车公司营运模式基本是:司机花不菲价钱购买车辆使用权,每月还要上交运营管理费、税费等费用;司机自己带车挂靠出租车公司,也需缴纳份子钱。
从这不难看出,把出租车公司称为“吸血鬼”再恰当不过,经营者除了成立公司时的投入外,基本上是坐享其成——依靠垄断经营权,向司机收取高额份子钱。这几年,几乎每一次油价上调,出租车价格都水涨船高,成本总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份子钱却雷打不动。难怪从业人员纷纷抱怨出租车公司仅靠一张合法手续就能“几头赚钱”,而且旱涝保收。
出租车份子钱的合理性正受到舆论越来越猛烈的抨击,但想让出租车公司降低收费却几乎不可能,正如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董焰所说,“都是利益集团有关的人在经营,他们坐地收钱,不可能降。”
要想解决这个“吸血鬼”,关键在于地方政府拿出割袍断臂的改革勇气,打破畸形利益格局,重新制定规范合理的出租车公司收费项目,兼顾各方利益,而不是油价一涨就让消费者多掏腰包。
出租车份子钱犹如市场经济初期制作的一块并不成熟的蛋糕,且早已过了“保质期”,散发出既得利益集团的阵阵腐味,到彻底清理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