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涂明
本报讯 厦大博士小黄因先天残疾,求职数十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均遭拒,愤而街头摆摊,抒发心中的不平(详见本报11月22日A09版、23日A01版)。小黄的经历在本报见报后,引起广泛关注。连日来,有近百家企业拨打本报热线968111,表示愿意给小黄提供工作岗位。
记者将这些热心企业的电话用短信转发给小黄。昨日,小黄告诉记者,他只跟一两家企业联系了,大部分企业没回电话,主要感觉这些企业提供的岗位和薪资待遇不太符合他的要求——他要求月薪至少4500元。
小黄说,不进民营企业,并非因为自己清高,而是他想发挥自己的专长,从事教育或学术研究的工作。毕竟,他寒窗苦读20年,走到今天,并不容易。目前,他在等待一家研究所的第二轮面试。
小黄的经历,在网上引发热议。许多网友认为,小黄因形象不佳求职高校和研究机构碰壁,不是他的失败,是用人制度的失败。另外一些网友则表示,社会现实如此,小黄要面对现实,先解决生存问题。只要是人才,无论是去企业还是创业,残疾人通过努力也能有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