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书香/思享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关于“闽”字的故事
福州话中的“觥”和“觯”
“兜”来的地名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4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闽”字的故事

 

王立根(福州)

旅游教育出版社一本介绍福建的书开篇第一句话便说,福建因闽江是省内最大河流,故简称“闽”,就连《辞海》对“闽”字的解释,也有福建“一说因境内最大河流闽江得名”。其实是先有“闽”后才有福建,先有福建后有闽江。

闽,本义:古种族名。生活在浙江南部和福建一带,后称福建为闽。“闽”字的来历系古闽人以蛇为图腾崇拜,常将蛇奉于门内。

闽字门是声旁,里面这个虫字念做huǐ(虺),是蛇的意思。在古闽人中,蛇是他们的图腾。闽人崇蛇还与龙图腾崇拜有着密切关系,民间俗称蛇为“小龙”。

另一种说法是,由于武夷山脉的阻隔,福建与外界交流受阻,相当于把门关上。而福建省内有各种虫蛇,就以“门”字里面加个“虫”作为福建的象征。

“闽”的最早记载见于中国上古时的百科全书《山海经》中的《海内南经·卷十》:“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闽,东南越,蛇种”,定义闽人是崇蛇的种族,可以作为佐证的是“闽”字的写法,而古人称蛇为长虫,可解释为“闽为山地,多出蛇虫之类,故门下增虫字,以示其特性”。

明嘉靖《延平府志》有蛇崇拜的记载,传说汉朝南平县城庸岭的一个山洞里有一条大蛇,长得比水缸还粗,长有几丈,经常出洞祸害百姓。官民惧怕,便在洞口盖了一座蛇王庙,每年选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祭蛇。连续九年了,九名可怜的少女被蛇吃掉。到了第十年,有一个少女跑到官府说“我要为民除害”。这个少女叫李寄,县官被她的决心和勇气感动了,送她一把延平剑和一条猎狗。李寄亲手制备了祭品,她佩着亮剑,带上猎狗,将祭品放在洞口。蛇闻香而出,张着大口要吞吃李寄,李寄挥剑就砍,巨蛇挣扎着,冲向李寄,猎狗咬住蛇头,李寄对准蛇的“七寸”连砍数剑,蛇终于不能动弹了。李寄为民除害,官民都欢呼起来。闽越王知道了,要聘娶李寄当王后,李寄不答应,留在南平和姐妹们一起耕田织布,过着安乐的日子。这就是延平著名的故事《李寄斩蛇》,被收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一书。

那么福建为什么称“八闽”呢?最早称福建为“八闽”的当数南宋状元、乐清人王十朋和南宋大学者朱熹。王十朋于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任泉州太守时,曾在州属衙门题联:“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郡”。朱熹也曾在闽清白岩山题刻了“八闽岳祖”四个大字,因清代沿袭宋代在福建设置闽浙总督和福建巡抚,清初省下辖有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延平、建宁、邵武、汀州八府。

由于特殊的自然、历史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因,闽文化区内各地方在风俗习惯、民间信仰、音乐戏剧乃至文化心态等文化要素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文化的全息图景上有着非常浓郁的多元化色彩。这便是闽文化引人注目的原因。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