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8版:城事/家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笑脸哥”保安 业主请他当代言
好心大姐义务教邻居包粽子
爬鼓山易吃碗“鼓山”线面挺难
买花苗美化小区却屡遭盗 无奈挂牌求手下留情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5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经的福州老品牌(14)
爬鼓山易吃碗“鼓山”线面挺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州的“鼓山”线面特受欢迎,只有国营粮店有卖,有时甚至要找关系才能买到
刚做出来的面并不细,拉过晒过之后,才是真正的“线面”
 

N海都记者 李帅/文 包华/图

海都讯 “我们当年叫‘鼓山粮食复制品厂’,生产线面,‘粮食复制品’这个词现在很少用了,就是把粮食再加工、深加工的意思。”昨日,在福州市鼓山镇鼓二村,69岁的阮章松依伯告诉记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生产的线面被叫做“鼓山”线面,特别受欢迎,只能在国营粮店才能买得到。

阮依伯说,他16岁就进厂做线面,鼓山自古就有“线面之乡”的美誉,生产线面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56年,鼓山乡组织会做线面的手艺人,成立了线面生产合作社。后来,合作社改制为郊区粮食局下属的小厂,技工有108人,人称“108条好汉”。

阮依伯说,自己当年也算好汉之一,为什么有“好汉”的说法呢?因为他们当年做线面都是手工操作,要经过和面、揉条、串面、拉面等7道工序,操作长达9个小时,没体力根本不行。更辛苦的是,做线面要跟时间赛跑,因为线面只有晴天才能晒,所以都是凌晨开始做,保证在太阳出来后就能开始晾晒。

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厂里有晾晒线面的烘干厂房,工人们的劳动强度才降低了一些。

阮依伯告诉记者,福州线面拉开的长度近两米,福州话里的“长面”和“长命”谐音,所以福州人又叫线面“长命”。“鼓山”线面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更是受欢迎,只有在国营粮店才能买到。人们戏说:爬到鼓山顶容易,吃一碗“鼓山”线面不容易。最紧俏时,要买“鼓山”牌线面,还要厂长或者更高的领导批条子。

1983年,鼓山粮食复制品厂改为鼓山粉丝厂,生产线面和粉丝。有手艺的工人纷纷做起家庭经营。现在,阮依伯的亲属和邻居仍在坚持用传统方法做这种福州美食。

感谢阮先生提供线索,奖励30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