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苏燕梅
海都讯“端午鼓当当,肚爿替春装;江中龙舟竞,香袋挂儿襟……”端午的香袋,福州鼓楼区的裘鑫琴阿姨做了半个世纪,以前给女儿做,后来给外孙做,如今,儿孙都大了,裘阿姨还在做。她觉得,做香袋时,她把自己对儿孙的祝福都缝进了香袋。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裘阿姨的家。为了详细介绍香袋的做法,裘阿姨留了不少未完成的香袋。裘阿姨的拿手香袋,是元宝形的。只见她拿出一件废旧的衣服,剪下了一个“寿”字图案。布剪好后,裘阿姨缝成了一个三角形,留口放料,最后将三角的两头缝在一起,成为一个元宝形。“香袋里可以放艾草叶、薄荷叶,也可以放檀香木屑。下面可以吊个流苏,上面挂线头,更显中国味”。
“我们那个年代,香袋都是自己做的,孩子们戴上也很开心,”裘阿姨说,香袋里放樟脑丸和一些材料,驱虫还环保。外孙小时候,她一口气做了10多个香袋,挂满了外孙的手推车,只为了让外孙美美地睡个好觉。
感谢一女士提供线索,奖励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