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9版:城事/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直角围挡遮视线 出门步步惊心
福州三环乌贼车出没 车牌号为闽A285C2
郑和下西洋拓“海丝之路”
昭忠祠:马江的“碧血千秋”
讨钱打赢官司违法讨债又被告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6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昭忠祠:马江的“碧血千秋”

 

N海都记者 王林成

海都讯 有100多年历史的昭忠祠,位于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限山东麓,现为马江海战纪念馆。它为中国近代海军英烈纪念专祠,是全国第一座为纪念抵御外侮而牺牲的将士建造的建筑,是迄今为止全国仅存的仍然保留祭祀功能的昭忠祠。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五虎礁旁设黄吓要塞炮台,后又于沿途江岸相继部署了诸多要塞。清光绪十年(1884年)8月末,法军舰犯台湾基隆,未逞,转而进攻马尾水师。战斗甫一打响,首先由长门炮台发炮,众山响应,驻马尾港福建水师和马尾十三乡人民为保家卫国浴血反击,致法军统帅中炮身亡,多艘舰船受重创。

然终因清廷昏聩,且实力相比稍逊,法军偷袭得逞,驻马尾港福建水师覆没,沿岸之马尾造船厂等我国近代船政设施亦被法舰轰击毁坏。光绪十一年(1885年)署理船政大臣张佩纶奏疏朝廷,为纪念甲申马江海战阵亡将士建祠追祀,迄1886年12月落成。

近日,记者走进祠内大厅,看到梁上高悬“碧血千秋”金字匾额,下面供奉着马江海战阵亡烈士的神主牌。当时,福建水师仓促应战,死难水陆官兵达千余人,部分烈士遗体就安葬在马限山麓沙滩上。祠内的墓台边有一登山石道,拾级而上,便是马限山炮台遗址、原英国福州领事馆分馆遗址等古迹。

“昭忠祠每年都能吸引不少游客,正如‘碧血千秋’金字匾额,这里至今一直提醒着人们,马江海战阵亡烈士为保家卫国的巨大付出。”据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昭忠祠因年久失修,破败欹斜,已先后进行了五次修缮。海战结束后,闽江沿岸军民自发组织打捞阵亡将士的遗体,除被家属认领的,剩下的500多具遗体沿江分九冢掩埋,冢前各立“忠冢”石碑。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