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许多企业的办公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线上会议和培训的普及,为职场人带来了新的挑战。然而,这些看似灵活的工作形式背后,却隐藏着潜在的法律风险。近日,北京二中院审理的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王某作为某工程公司的工程师,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频繁被要求下班后参加线上会议和培训。尽管他提交了详尽的参会记录和聊天截图,但仲裁机构最初并未支持他的加班费诉求。最终,法院判定公司需支付总计1.9万元的加班费。
此案的核心争议在于,这些非工作时间的线上活动是否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加班。法院指出,尽管公司辩称员工无需全程参与,但这些活动确实占据了员工的私人时间和精力。此外,“自愿捐款”等附加条件进一步证明了活动的强制性。法院认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劳动者的休息权,还可能对企业内部氛围造成负面影响。
法官提醒,用人单位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重新审视工时管理制度,避免因过度依赖线上工具而忽视员工权益。例如,可以调整会议时间,减少对非工作时段的依赖,或者引入异步学习模式,让员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而对于劳动者来说,面对不合理的要求,应学会收集证据并及时维权。
海峡网综合自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小文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晋中市全市对台工作会议召开2025-07-01
- 福州开展两岸创业导师认证培训工作2025-05-27
- 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 用好用足存量和增量政策2025-05-21
- 最新新闻快讯 频道推荐
-
男子租房陪读发现33年前用的课桌:3年后想让2025-07-17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130名两岸师生探索闽南文化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