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正深刻改变创作领域,但其带来的法律争议也日益凸显。近日,通州法院审结北京市首例AI侵犯著作权案,四人因侵权行为获刑。此案并非单纯复制,而是利用AI对原作“微调”后用于商业用途。案件焦点在于,AI修改后的图片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
检察官通过细致审查聊天记录和技术手段查明,涉案人员明确要求AI改画达到与原作基本一致的效果。尽管外观有所调整,比如六角星变为五角星,但整体仍与原作高度相似。专家论证进一步证实,这些“微调”并未体现足够的独创性。
案件中,姚某、罗某等人通过AI工具加工作品后,累计售出侵权拼图超3000件,非法获利27万余元。最终,罗某、姚某被判刑1年6个月,罚款6万元;罗某所在公司也被处以10万元罚金。此外,相关人员还赔偿原作者经济损失及退缴违法所得共计33万余元。
值得注意的是,AI“二创”虽门槛较低,但并非无边界。若未获得授权且缺乏创新性,仅凭“微调”难以规避法律责任。仇怡然检察官提醒公众,尊重原作版权、避免盲目追求商业利益,才是健康发展的前提。
海峡网综合自北京日报客户端、映象网
责任编辑:小文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超六成AI用户陷自动续费陷阱!深夜扣款成行业潜规则2025-07-17
- 你每天用的AI,可能被“投毒”了!2025-07-08
- AI技术赋能金融服务 中国银联出席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2025-06-26
- 最新新闻快讯 频道推荐
-
7月18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92号/95号/98号汽2025-07-18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130名两岸师生探索闽南文化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