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频道>娱乐资讯
分享

总是找不到的手表,对不上的时间线,身份错乱的人……法国剧作家弗洛里安·泽勒荣获“莫里哀戏剧奖”最佳剧本的《父亲》是一部很特别的作品,无论是它所触及的阿尔茨海默病题材,还是“真假难辨、似是而非”的叙事结构,都引人关注。8月15日至18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话剧《父亲》搬上国家大剧院舞台,由蒋维国导演,金士杰、田水主演,带给观众新颖的舞台呈现和复杂的心理感受。

这部剧“比悬疑剧带劲”

“《父亲》是一部结构非常特殊的戏。叙事逻辑看似颠三倒四,实际上是把不同场景里的时间顺序一点点拼凑起来,通过交替展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视角与患者家属的视角,营造出一种具有悬疑效果的混乱感。”蒋维国表示,“这个剧本有开放性的读解。剧组一开始讨论剧本时,内部就有四五个不同版本的理解。但我们必须给出一个共同的理解,并且一起按照这个理解去排这个戏。这不见得就一定跟作者想的一样。”

这种新颖的叙事方式,也让观众不断在真实与幻想之间徘徊,随着剧情展开,恐惧的体验远胜悲伤。观众会与主角安德烈发出同样的困惑,不再相信自己的判断,试图解开种种谜团,却总是找不到任何线索或头绪。不少观众都感叹这部剧“比悬疑剧带劲”。

即便这是一部非常依靠演员表演的戏,但导演仍然通过大量巧妙的舞台手法去帮助观众获得更多艺术上的感受。观众会发现舞台上的公寓在每一场戏中都发生着变化,房间越来越空荡,就像是父亲安德烈的一句台词:“我的叶子一片一片掉光了。”倾斜旋转的舞台暗示着记忆的偏差和错乱,在安德烈的穿梭中,如同时间的漩涡和记忆的迷宫。

“父亲”金士杰挑战最难角色

扮演“父亲”安德烈的金士杰坦言:“安德烈几乎是我演过的最难的角色,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金士杰在上海待了两个月来排《父亲》,也是离家最久的一次。金士杰表示:“从一开始读剧本,我就被剧作家的写作技法、才华和美学所深深吸引。最吸引我的,不是阿尔茨海默病,而是呈现了许多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他性格当中奇怪的、奇妙的、暴躁的、自私的、有才华的,或者不堪的,以及他困惑的东西。这些非常生动,非常吸引我,所以我对这次邀请点了头。”

田水与“女儿”有深刻情感共鸣

在《父亲》中扮演女儿安娜的演员田水,对剧中人物有着深刻的情感共鸣。“我的母亲是一位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去年过世了。剧本当中父女之间的一些对话,我在生活中都曾经历过。这些亲身经历,让我能更深刻理解人物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北京日报记者 王润)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