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菌蛋”为何备受热议?其是否真的无菌、比普通鸡蛋更安全的话题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经记者调查,电商平台上销售的“无菌蛋”,往往指的是可生食鸡蛋,这类鸡蛋通过巴氏杀菌及严格的加工程序处理而成。商家通常会强调其经过清洗、消毒、风干喷油、紫外线杀菌、喷码检测等多道工序,且产品可追溯,承诺“沙门氏菌不得检出”。然而,即便如此,这样的“无菌蛋”并非绝对无菌。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的钟凯指出,所谓的“无菌蛋”,实际上是指沙门氏菌未被检出。作为全球常见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主要致病体之一,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肉类、蛋类、奶制品都可能成为其滋生温床。此外,鸡蛋中还可能存在其他致病微生物,如致病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李斯特氏菌等。尽管“无菌蛋”的污染概率低于普通鸡蛋,但运输、存储及后续制作环节仍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储存条件的严格要求。记者观察到,可生食鸡蛋包装上明确标注需要冷藏储存,并标明“宜生食期限”为包装日起15天内(夏季可能缩短至7天)。一旦超过该期限,专家建议消费者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从安全性和营养吸收角度来看,生鸡蛋或溏心蛋虽风味独特,但未必是最优选择。因为鸡蛋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和抗生物素成分会影响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只有充分加热才能将其破坏,而生鸡蛋的消化吸收率仅为白煮蛋的一半左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范志红教授提醒消费者,培养良好的鸡蛋处理习惯比单纯购买可生食鸡蛋更为重要。她建议,对于表面未经消毒的鸡蛋,存放冰箱时应放入专用盒子或袋子中与其他食材隔离,防止交叉污染;取用生鸡蛋后务必及时洗手,再接触其他物品;打开的蛋壳应立即丢弃,避免污染桌面或器具,从而减少致病菌滋生的机会。
海峡网综合自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小文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国台办:敦促美方慎之又慎处理台湾问题2025-06-11
- 苹果最新研究:未来 Air Pods 或可监测用户心率2025-05-30
- 加税还想要鸡蛋?美国关税政策被批“荒谬”2025-04-09
- 最新新闻快讯 频道推荐
-
男子租房陪读发现33年前用的课桌:3年后想让2025-07-17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130名两岸师生探索闽南文化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